台灣內政部原定於今年109年10月開始向國民換發數位身分證 (eID),原規劃至112年全面換發完成;不但在106年邀請愛沙尼亞警方專家、資訊系統管理局經理、以及德國印製局資深副總裁到台灣經驗交流,此後也樂於舉德國為換發成功和值得借鏡的例子之一。
我在德國旅居近八年,身邊的德國親友沒有人使用 eID,當然也有可能是 Marcel 和他的 IT業同行本來就比較關注資訊安全。這讓我很好奇,到底有多少德國人使用 eID。*) 於是找到由德國科技部指導的一系列統計,例如 6% 德國國民使用 eID,2018年的報導甚至指出從2011年調查以來,整體使用者趨向減少。我編譯了下方這篇2019年秋季的調查分析舉例。
*) 編註:德國的身分證件分成:個人身分證與護照二種,國民只需要依法持有其中一項有效證件。而晶片個人身分證上帶有的 eID 功能可以自由意志決定要不要啟動。在辦理金融事務或社會保險等等需加密事項,分別有不同的識別卡片編號,而不是如台灣一貫使用身分證字號。在德國,簽任何合約的時候也沒有加上身分證號的慣例。
在閱讀德國的報導之前,希望再給大家一個先導認知。身為住在德國的非歐盟外國人,我有 5個由德國政府核發的號碼,居留證號、社會福利碼、健康保險號碼、稅號、駕照證號,全部都不一樣,而且所有證件上都沒有列印另外一個證件的號碼。對了,我在領居留證的時候就把 eID 功能關閉了,不曾有什麼不便之處。
研究 E 政府- 德國國民甚少使用 eID
原標題/ E-Government-Studie: Bundesbürger nutzen Personalausweis mit eID kaum
原文由Stefan Krempl 於 2019/10/16 發表於 Heise Online
當 48% 德國民眾使用線上服務,僅 6% 國民使用晶片身分證的 eID 功能
根據 E-Government-Monitor 2019 研究報告,至今有 48% 德國國民使用政府數位服務,或是透過網際網路查看公家機關公佈的資訊,相比 2016年成長三個百分點,比前一統計年成長八個百分點。而同期比較,奧地利有 70% 民眾、瑞士 58% 民眾積極利用線上 e 政府的服務。
E-Government-Monitor 研究是自2012年起由聯邦政府、廠商共同組成的 D21小組連同 Fortiss機構研究分析並發表,每年發表的統計資料由市調公司 Kantar 向德奧瑞三國各1000名以上的國民進行線上訪問。
根據研究報告,很多政府機關的線上服務沒有受到民眾青睞,原因有:架構不明確易懂、無法通暢使用、或是某些功能需要額外的硬體,甚至民眾並不知道有這些線上服務。
用 eID 進行身分認證,五年內使用2~3次
有個始終存在的障礙就是透過網路向政府機關進行數位身分認證。在德國,原則上民眾可以使用新式晶片身分證的 eID 功能來進行線上身分認證;當然,前提是國民沒有特意指定關閉這項功能,畢竟 2017 年起發出的新式身分證已經 (改成) 預設開啟 eID 功能。即使如此,在廣泛使用 eID 這條路上前進一如既往地緩慢。即使有四分之三的德籍受訪者有晶片卡身分證,其中卻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有開啟eID (或維持開啟狀態) 的功能並認知功能存在的事實。目前僅僅 7% 線上國民持有額外又必備的專用讀卡機,這比 2018 年上升整整一個百分比。
17% 的受訪者有 eID 功能並持有 Android 智慧型手機,理論上他們即可透過手機用 NFC通訊 (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 做為讀卡機使用,不過其中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已經達到設備技術上所需的條件。實際上真正去使用 eID 功能只有 6%受訪者,在過去的五年內他們大部分透過專用讀卡機使用了 2~3次。
多帳密麻煩歸麻煩,寧可自行管理
受訪者依然最常透過使用者名稱、相對應密碼、加上PIN或TAN碼的組合來進行線上身分認證,因而必須管理一堆不同帳號、認證的各式密碼。在擁有三組帳密以及以上的受訪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利用密碼管理員系統或是同類的機制來輔助自己,即使這麼複雜,在受訪的三個國家都有高比例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可以接受多個帳密,且將近三分之二的人認為的確很麻煩卻是必要的。
就連電子申報繳稅服務 ELSTER 也只有囊括到三分之一的德國人,其中近五成使用這個被當作政府數位服務模範前導系統的線上版。明顯地,很多人更常因為這項複雜的 (報稅) 作業利用其它支援軟體,甚至直接向稅務顧問求教。*))
*))編註:德國的電子繳稅服務可以用 eID 也可以另外申請一組帳密。而稅務之複雜,是同一個報稅自然人透過不同的計算方式、減免稅計算可以甚至達到倍數差距,懂越多稅務法規繳越少稅。公司企業則是被強制使用 ELSTER 電子報稅。